對于自動化行業的機電工程師來說,選擇合適的“機器人”可能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但對于那些準備購買或進口機器人的設計師或工廠來說,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選擇協作機器人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協作機器人的類型、功能、品牌、價格、性能和可靠性。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協作機器人。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如何從九個專業參數中選擇合適的協作機器人。
1.應用場合
首先,很重要的來源是對進口機器人的評估,它被用于什么樣的應用,以及什么樣的制造過程。如果應用程序需要由機器在手動旁邊協同完成,那么對于具有人機混合的常見半自動生產線,協作機器人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特別是在需要頻繁更換工作站或生產線換檔的情況下,以及在使用新扭矩傳感器的情況下。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要點討論關節多軸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適應非常廣泛的應用。從取放材料到堆放,以及噴涂、去毛刺、焊接和其他特殊工藝?,F在,協作機器人制造商基本上為每個應用程序都有相應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您所需要做的就是指定您希望機器人為您做什么,并從不同類型中選擇很適合的型號。
2.有效載荷
有效載荷是機器人在其工作空間中可以承載的很大載荷。例如,從1.5Kg到20Kg。如果您希望機器人完成將目標工件從一個工位移動到另一個工位,則需要注意將工件的重量和機器人夾具的重量添加到其工作負載中。
此外,應特別注意機器人的負載曲線。在空間范圍內的不同距離處,實際負載能力將不同。
3.自由度(軸數)
機器人配置的軸的數量與其自由度直接相關。對于簡單明了的情況,例如從一條皮帶線到另一條皮帶,一個簡單的4軸機器人就足夠了。然而,如果應用場景位于狹窄的工作空間中,并且機器人手臂需要大量的扭曲和旋轉,則6軸或7軸機器人將是很好的選擇。
軸的數量通常取決于應用。應注意,在成本允許的前提下,選擇更多軸的靈活性不是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方便地將轉換機器人重新用于另一個應用程序流程,這可以適應更多的工作任務,而不是發現軸的數量不足。
機器人制造商傾向于使用稍微不同的軸或關節名稱?;旧希?關節(J1)是很接近機器人底座的關節。接下來的關節稱為J2、J3、J4,依此類推,直到它們到達手腕末端。
4.很大驅動范圍
在評估目標應用程序時,您應該知道機器人需要達到很長的距離。機器人的選擇不僅基于負載,還基于到達的確切距離。每家公司都提供了一組圖表這可以確定機器人是否適合特定應用程序。機器人的水平運動范圍。注意機器人附近和后面的非工作區域。
測量機器人的大垂直高度是從機器人可以達到(通常低于底部)的較低點到手腕可以達到的大高度(y)的距離。大水平距離是從機器人中心到底部的距離(x)手腕點的遠程中心可以水平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