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的定義是指設計用于與合作區域中的人直接交互的機器人,這是機器人和人類可以同時工作的區域。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工業機器人有兩個主要區別:一,兩種機器人的目標市場不同。早期,協作機器人的研發是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的勞動力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這可以避免勞動力外包(將工作機會留在家中)。因此,協作機器人早期的市場是中小企業,協作機器人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小企業。
其次,它們替換的對象是不同的。傳統的機器人取代了生產線上的機器,而機器人是整個生產線的一部分。如果某一環節的機器人出現故障,整個生產線可能會在沒有設計備份的情況下關閉。相比之下,協作機器人是靈活的,可以代替人。它們可以互換,整個生產過程是靈活的。
協作機器人的優勢得益于其四個屬性:
1、安全級監控站,這種情況需要機器人系統監控工作區域,并在有人進入協作工作區域時停止所有操作。這種監控可能涉及使用激光監控是否有人越過工作區域邊緣,切換到監視是否封閉的空間打開了大門。
2、手動教學,這種機器人沒有自主功能,需要工人控制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移動速度也受到監控,并保持在機器人內部系統的安全范圍內。
3、速度和分離監控,機器人以這種方式監控和限制其移動速度,并監控協作工作區域中各個部件和工人之間的距離。機器人的移動須保持在與工人的很小距離之外,否則當工人距離太近時,機器人將停止。
4、功率和力限制,內置傳感器可以檢測機器人在設計速度和功率限制時與代理人或其他物體接觸時。當發生類似連接時,速度和功率限制將使能量影響不足以造成損壞嚴重。
近年來協作機器人流行的原因是市場需求的變化。從價格來看,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并不高。然而,為了確保重復性,除了對機器人本身的設計要求外,還需要對機器人進行具體的配置和編程,這是大多數用戶難以實現的。因此,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往往需要系統集成商根據用戶現場的實際情況提供解決方案,這樣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成本大大增加。此外,一旦機器人發生故障,將影響整個生產線的工作條件,從而產生更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