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的優勢都有哪些?
安全:機器人與人互動,須保證人的安全,碰撞檢測是機器人須實現的合作功能,是人機合作的前提。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16年發布了ISO/TS 15066標準,將合作機器人的安全性分為安全級別監測、手動教學、功率和力限制、速度和分離監測四個方面。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通常在防護柵欄或其他防護措施中工作,而協作機器人可以直接與同一生產線上的操作人員工作,而不需要使用安全柵欄來隔離人員,在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模式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傳統機器人也具有碰撞檢測的功能,但傳統機器人碰撞檢測的目的一般是減少碰撞力對機器人本體的影響,避免對機器人本體或周邊造成損傷。協作機器人碰撞檢測的作用是解決人與機器人合的問題。通過力敏感蒙皮、關節力矩傳感器、電流估計力反饋模型等實現。在實施方式上,須體現碰撞力的設置,以滿足不同環境下力的靈活設置。
容易學習:使用它較直接的方式是拖動它。有不少企業通過對機器人編程語言的優化,推出了圖形化編程界面實現。拖動教學的原理是借助機器人的動力學模型,控制器實時計算出機器人被拖動時所需的力矩,然后將力矩提供給電機,使機器人能夠很好地輔助操作者進行拖動。計算公式包括慣性力項、科氏力和離心力項、重力項和摩擦項。
根據所選的摩擦模型,可分解為粘性摩擦項、庫侖摩擦項和補償。摩擦力的計算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模型。根據當前技術的實現情況,是否有傳感補償技術;基于外力傳感器反饋的優化模型計算彈性裝置伸縮模型計算。每個機器人公司在這一步都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實現重力無拖教學功能。
低成本:目前,協作機器人機體的均價約為13.05萬元,預計到2022年將降至8.8萬元。與一般工業機器人相比,價格優勢明顯。
靈活:協作機器人重量輕,能適應不同的移動場景和安裝簡單,產品安裝和移動部署相對靈活。
為了減少機器人運動時的動能,協作機器人一般重量輕,結構相對簡單,這導致了整個機器人缺乏剛性。工作范圍與人臂相當,但定位精度比傳統機器人差。